
两伊战争之初,伊拉克坦克部队渡过卡鲁恩河,进攻伊朗城市霍拉姆沙赫尔。霍拉姆沙赫尔之战从1980年9月22日持续到11月10日,是伊朗-伊拉克战争中的第一批战斗之一。两伊战争从1980年9月22日开始,到1988年8月20日结束。
1980年9月22日,伊拉克空军对伊朗境内的多个空军基地发动突然袭击,两伊战争正式爆发。作为战争初期的重要战役,伊拉克军队对伊朗西南部港口城市霍拉姆沙赫尔的进攻,不仅展现了萨达姆政权"速战速决"的战略意图,更成为这场持续八年之久的消耗战的首个重要转折点。
展开剩余58%霍拉姆沙赫尔位于阿拉伯河与卡伦河交汇处,是伊朗最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,素有"伊朗的香港"之称。这座城市不仅控制着通往波斯湾的战略水道,更是伊朗石油出口的重要枢纽。对伊拉克而言,占领霍拉姆沙赫尔意味着能够切断伊朗的经济命脉,同时获得谈判桌上的重要筹码。萨达姆·侯赛因在战前曾宣称:"我们将在两周内占领霍拉姆沙赫尔,让伊朗人跪地求饶。"
战争爆发后的第三天,即9月25日,伊拉克第三军团在装甲部队的支援下,从巴士拉方向越过边界,向霍拉姆沙赫尔推进。这支由精锐部队组成的进攻力量包括第5机械化师、第9装甲师和第10装甲旅,总兵力约3万人,配备有T-62主战坦克、BMP-1步兵战车等苏制装备。伊拉克军队采取了钳形攻势,一路沿阿拉伯河东岸南下,另一路则从西北方向包抄,试图合围守军。
经过43天的激烈战斗,伊拉克军队终于在11月10日完全控制了霍拉姆沙赫尔。但这场胜利的代价极为惨重:伊拉克方面伤亡超过6000人,损失坦克百余辆;伊朗方面则有约7000人阵亡,平民死亡人数难以统计。萨达姆将城市改名为"胡尼沙赫尔"(意为血城),并亲自前往视察,宣称这是"阿拉伯对波斯的历史性胜利"。
1982年5月,伊朗军队发动"耶路撒冷行动",经过激烈战斗后于5月24日收复霍拉姆沙赫尔。这场反攻战再次造成双方数万人伤亡,城市几乎被夷为平地。战后统计显示证配所官网,在两伊战争期间,霍拉姆沙赫尔前后经历了17次易手,90%以上的建筑被毁,平民死亡超过5万,成为这场战争中受灾最严重的城市之一。
发布于:云南省优速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